科技赋能农产品流通高质量发展

  • 时间:2023-03-29 17:41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供销联社
  • 字体: [ ] [ ] [ ]
  • 分享: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作为供销合作社科研院所,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科教兴国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努力开创科研院所工作新局面,为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历史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若干重大问题,科学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我们要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九大以来,供销合作社科研院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破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新征程下,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科研院所综合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实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双轮驱动”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高质量发展。

深刻把握坚持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对科研院所发展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三个第一”的提出,意味着将“教育、科技、人才”摆在了新时代新征程发展的重要位置,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乡村振兴、科技先行。农业科研工作者要始终胸怀报告提出的“国之大者”,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找准工作着力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作为。供销合作社系统科研院所要发挥农产品现代流通领域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冷链物流、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综合利用、质量控制、标准化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从党的发展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重大成果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重大任务中展现更大作为。

创新流通服务手段,推动小生产对接大流通

供销合作社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要将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主攻方向。目前,我国农产品采后流通还存在明显短板,国内流通损耗大,国际竞争力弱,增产不增效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具体体现在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美国农产品采后产值和自然产值的比例为3.8、日本为2.2,而我国仅为0.48;第二组数据: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损耗率约为20%~30%,全程无缝冷链流通率不足5%,全国需要冷冻、冷藏的农产品大约有13亿吨,而全国冷链仓储能力仅有7000万吨;第三组数据:我国鲜活农产品产量巨大,其中果品产量约占全世界产量的1/3、蔬菜占全世界产量1/2、食用菌占全世界产量的3/4,但出口率均不足总产量的2%。制约这一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难以对接大流通,先进的现代技术和装备难以实现全产业链应用,造成农民增收不增效。

因此,供销合作社科研院所在农产品流通领域要体现责任担当,充分发挥深耕为农服务领域多年的创新和服务优势,积极对接供销合作社系统现有资源,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找准制约农产品上行的“卡脖子”短板,有效盘活整合全系统各类平台,与各级政府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上行难的问题。目前,供销合作社在服务小农户端通过开展生产托管或土地流转等服务,实现了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解决了组织小农集约化生产的问题。下一步要继续延伸,对接“大流通”,在采后流通环节实现规模化,最终解决小农生产和大流通矛盾问题。

践行“大食物观”,建设果蔬采后技术创新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践行大食物观,就是要多维度进行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据统计,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3个三分之一,即“吃掉三分之一、扔掉三分之一、烂掉三分之一”,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民经济损失。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农产品流通减损增值技术体系。

一是聚焦果蔬品牌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果蔬产业竞争力。针对“吃掉的三分之一”,要围绕保障安全、健康的果蔬有效供给和“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新“三品一标”建设,面向行业实施“农产品质量透明工程”,通过果蔬质量数字化表征和特色挖掘,让安全看得见、营养看得见、好吃看得见、标准看得见、过程看得见,让“吃掉的三分之一”农产品更加安全、营养、健康。

二是聚焦果蔬综合保鲜和全程无缝冷链技术体系建设,减少损失。针对“烂掉的三分之一”农产品,要通过搭建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无缝冷链流通体系和采取综合保鲜措施,让“烂掉的三分之一”变成少烂或不烂。

三是聚焦果蔬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体系建设,增加效益。针对“扔掉的三分之一”,通过搭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资源全效综合利用技术体系,让“扔掉的三分之一”变成不扔或少扔。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依托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持续搭建果蔬采后技术创新体系,联合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单位、行业龙头企业构建开放协同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数字化转型、期货流通、企标领跑者等科技服务,促进供销合作社品牌培育壮大工程建设及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布局山东烟台、威海、潍坊果蔬主产区,黄河中游河南三门峡、山西运城、陕西渭南中西部果蔬产区,陕西延安、江西赣州红色革命根据地3个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成立乡村振兴服务队,助力地方优势产业振兴取得实效。

改革驱动创新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对供销合作社科研院所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供销合作社系统科研院所应着眼于乡村振兴,着眼于现代农业发展、着眼于人民生活品质提高,通过综合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团队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用好用足各方面优势力量和资源,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立灵活高效的科研体制机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国家—省部—地市—基层”多元化创新投入机制,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以成果能否转化应用作为科技创新成效的量尺;落实科研人员减负行动,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扎根基层,激发创新服务活力,构建农产品采后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体系,为农产品流通上行,实现供销合作社主渠道技术水平的自立自强提供保障。

二是要建立科研院所高效开放的人才引育机制,加快人才团队建设。构建全职引进、柔性合作的多元化人才引进机制,通过高层次人才支撑指导加强科研院所学科建设;鼓励优秀青年科研人员能力提升,注重依托重大科技任务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推荐优秀青年人才“揭榜挂帅”,加速青年科研人才成长成才,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干劲十足的科研人才团队。

三是要强化开放共享,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实现高效利用。要践行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念,发挥行业论文出题者作用,推行科研院所科技攻关项目“入库制”“揭榜制”;建立产学研创新共同体,加强科研院所科研设施开放共享,提高利用率,面向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服务。

2022年,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启动第二轮综合改革,通过强管理、勇创新、转服务、重整合,实现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科技创新由“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农服务由“点对点”向“点对面”转变,产业体系由“经营型”向“服务型”转变,依托国内规模最大的果蔬采后中试基地——中国果蔬贮藏加工中试产业园,通过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推动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当下,我们身处百年未有的变局之中,正朝着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供销合作社科研院所要把握机遇,深化改革,积极践行为农初心使命,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责任编辑:杨舒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