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供销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时间:2023-05-24 15:00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供销联社
  • 字体: [ ] [ ] [ ]
  • 分享:


近年来,静宁县供销社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以提升经营服务能力、构建县域流通体系和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为农服务水平。2022年商品购进总额7.05亿元,同比增长17%,商品销售总额9.49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利润489.6万元,同比增长24.8%。

一是聚焦“强基础”,增强深化改革动力。按照“提升一批、巩固一批、做强一批”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乡镇基层供销社“三会”制度,坚持“五有”标准,积极推进基层社改造提升,把基层社打造成为建设标准高、服务功能强的经营实体。先后改造提升薄弱基层社1个,完成双岘、余湾、治平、三合等7个乡镇基层社“三会”制度建设;巩固提升村级综合服务社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新建乡镇为农服务综合体2个、惠农服务中心3个、村级惠农服务站点5个,发放社员证1100个,实现了南、中、北地域和牛、果、菌、鸡、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全覆盖。积极构建“县供销合作社+乡镇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的行业指导线与“县供销集团(农发公司)+乡镇产业扶贫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企业经营线“双线”运行机制,形成行业化指导、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供销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多途径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入社,把基层社发展与农民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建办辐射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村级综合服务社。

二是聚焦“拓渠道”,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构建“数字供销”平台。全力构建集农化服务、日用百货、产销对接、畜牧养殖、食用菌种植、再生资源回收、乐游静宁、产权交易、信息发布等诸多服务于一体的“数字供销运营管理中心”和“静宁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静宁县牛产业智慧信息平台”“静宁县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等十四个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数字供销”应用平台,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三农”深度融合,提高服务“三农”综合能力。构建现代商业流通体系。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线下改造提升供销城乡配送中心作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改造提升中部、南部、西部三个中心服务社作为二级配送中心,分3年在全县100个村建立集日用品消费经营、农资配送、农产品收购、快递代收、产销对接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便利店。按照“县级主供、乡级主导、村级主营”的销售模式,与基层社(乡产业公司)、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开通“静宁供销农资”微信小程序和“静宁新三农”微信服务号,开展线上农资订购、线下配送新模式,解决农户“买肥难”问题。紧紧围绕居民“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积极开展城乡配送,利用线上“供销商城”营销平台,引进“菜东家”合作经营,开展社区配送新业务,为机关、社区、学校、医院等食堂配送米、面、粮、油等生活日用品,打造县、乡、村三级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经营服务体系,打通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造提升了南部、中部、西部综合服务社,组建农资销售、技术培训、农机服务三支队伍,搭建静宁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通过示范园、示范田建设,与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大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订单农业等农业社会化系列服务和绿色、环保农资保供行动,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运行规范、功能健全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是聚焦“提能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立足全县牛、果、菌、鸡等优势产业,加快打造“三个园区”,构建“四大体系”,持续放大“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聚合效应,做大做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日用消费品配送、农产品销售等传统业务,大力开展订单农业、示范田示范园建设、技术培训、农化服务、电子商务、城乡社区配送等新业态,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年农资销售2850万元,示范园示范田建设4000余亩,无人机统防统治14.9万亩次,订单农业2930亩,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营业额1840万元,城乡配送营业额260万元。积极探索全员持股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型经营模式和思路,加强与平凉红牛静宁专家工作站和甘农大吴建平专家团队的合作,在做好平凉红牛保种繁育的基础上,向周边养殖小区、农户投放保犊牛,收购架子牛进行育肥销售,并供给定制平凉红牛特色产品10余款,设立平凉红牛产品线下体验店,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企业效益。销售育肥牛305头,新增牛犊150头,母牛繁育率达到80%以上,平凉红牛肉制品创收20余万元,实现营业额1020万元。依托食用菌产业园“农作物秸秆--食用菌--废料还田”生态循环种植模式和统一经营管理、分散生产的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体系,收购废旧果木枝1500余吨,加工制作香菇菌棒20万袋,生产香菇50吨,在威戎、灵芝、界石铺开展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前期准备工作100棚,实现了乡镇供销社(产业扶贫开发公司)有收益、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有分红、农户(社员)得实惠,把农户(社员)吸附在产业化经营链上,实现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社员)的互利共赢,促进产业做大做强、群众增收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