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抓效能 双线运行促发展

  • 时间:2023-02-20 10:05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供销联社
  • 字体: [ ] [ ] [ ]
  • 分享:

近年来,静宁县供销联社在省、市联社的精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改革,着力破解基层社发展难题,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村三级基层组织体系和以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推动基层社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的综合性服务转变。

一、聚焦改革任务推动基层组织全覆盖

按照“进一步理顺机制、规范管理、放开搞活”的原则,通过行政推动、社企带动、开放办社、合作共建、“三位一体”合作等方式规范建办新型基层供销社。

一是强组织——保障改革政策落地见效在组织领导方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在工作推进方面,每年召开全县供销工作会议,从发展方向、工作思路、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列为对乡镇党委、政府年度考核评分的重要内容,强化日常工作督导,突出年底考核评价,强力推动供销改革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在政策支持方面,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静宁县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供销社农资储备贴息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静宁县供销合作发展基金使用管理办法》,为供销社综合改革、参与农村‘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及推进“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工作提供了政策性指导。在队伍建设方面,县委组织部、编办为县供销社机关调剂年轻干部,调整优化县供销社机关股室配置。调整配齐了县供销集团(农发公司)董事长、监事、总经理和副总经理。面向社会招聘和引进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农村金融、资本运作、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39名,为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提供了基础保障和人才保障。

二是夯基础——构建为农服务前沿阵地坚持“五有”标准,共建服务平台。在县委、县政府支持和市联社的指导下,2018年6月在全县24个乡镇广泛吸纳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由县供销社出资完成全县所有乡镇供销合作社的注册运营。由当地乡镇党委、政府择优推荐乡镇基层干部7名、村干部9名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负责人8名担任基层社主任,实行乡(镇)供销社、产业开发公司与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三块牌子,一套人马,重塑了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同年,为积极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由县社出资成立静宁县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下设7个子公司。构建了以县供销社机关为主导的行业指导线和县农发公司支撑的经营服务线“双线运行”机制,共建基层社为农服务平台。

三是抓规范——打造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恢复“三会”制度,规范运行机制。按步骤、按程序恢复乡镇基层社“三会制度”,规范乡镇基层社理事会、监事会工作运行机制,目前完成20个乡镇基层社的“三会制度”建设工作,剩余4乡镇计划在2023年全部完成。“双线”并行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放大“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静宁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做强“企业经营线”,实现“指导线”与“经营线”的双向“同行”、双向“并行”发展,形成了行业化指导、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供销体制机制。

二、聚焦提质增效强化基层组织全提升

按照农民参与、强化合作、为农服务要求,通过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产业合作、区域合作等多种途径,将基层供销合作社逐步办成规范的、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组织,实现农民得实惠、供销合作社得发展的双赢态势。

一是强化规范运营,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五有”标准和“三统一”要求,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为导向,围绕果、畜、薯,种、养、加等产业和环节,坚持自建与联建相结合、内引与外联相结合,推动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92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6个,培育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个。创建三星级村级服务社10个,四星级村级综合服务社2个,实现南、中、北地域和牛、果、菌、鸡、小杂粮特色农产品的全覆盖。

二是加快改造提升,持续增强基层社发展后劲。采取改造升级做强一批、项目建设带动一批、盘活资产提升一批的“三个一批”做法推动基层社做实做强。余湾、三合、治平等基层社积极与社有企业进行业务链接,将原经营场所改造升级,实现了从农资配送等传统业务向庄稼医院、测土配肥、无人机统防统治、产销对接、日用品配送等新业态的升级,提升了经营服务水平和社有资产效益。通过申报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项目、争取县级配套和自筹资金等方式,投入近220万元打造以静宁县供销惠农服务中心及南部、中部、西部、北部乡镇综合服务社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的区域性的“四社一中心”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土地托管、农技培训、农机租赁、农资供应等多项服务。对双岘、甘沟、李店等资产较弱的基层社由县社统筹规划,对破旧闲置的门店仓库进行装修利用,积极开展农资供应等业务,尽力服务当地农民,既确保社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让乡镇基层社重焕生机。

三是延伸经营网点,不断提升农资供应能力。以深化春耕农资保供稳价为重点,对供销社系统农资商品库存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核查,确保货源充足、供应到位。同时依托乡镇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以及村集体经济等,通过整村团购、厂价直供等点对点向群众供应农资,切实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止目前全系统2家农资重点保供企业29个服务网点,完成肥料供应3.2万余吨。

三、聚焦流通强县加快网络体系全延伸

近年来,静宁县社通过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县创建行动,逐步建立完善以流通骨干企业为支撑、县城为枢纽、乡镇为节点、村级为终端的三级县域流通服务网络,不断延伸基层网络体系。

一是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聚集整合系统优势资源,依托县供销集团,在静宁县东关生资公司院内建成县域集采集配中心。通过集采集配、网络点单配送等方式,为乡镇综合超市、村级综合服务社等提供日用消费品、农资物流配送和快递分拣服务,为农产品上行提供仓储保鲜、分拣包装、电子商务等服务。

二是发展乡镇综合超市。发挥县供销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自建、股权合作、开放办社、招商加盟等方式,整合优化乡镇供销社现有仓储、土地、商业设施,加快建设乡镇综合超市。

三是改造村级综合服务社。强化农村综合服务社终端便民功能,提供农资、日用消费品销售,设立农产品购销点,整合快递收发、生活缴费、普惠金融、保险等便民服务,增强农村综合服务社生存和盈利能力,从“因事设点”转变为“以事养点”。2023年,计划改建配送中心4个,发展乡镇综合超市24个,改造升级村级综合服务社74个、庄稼医院10个,招商加盟社区生鲜农产品直销店50个。

四、聚焦“县基一体化”拓展为农服务新功能

充分发挥社有企业在农资供应、平凉红牛养殖、食用菌种植、城乡社区配送、农特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等领域的重要作用,逐步将经营服务从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服务向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延伸。

一是建立农产品产业链。县供销集团(农发公司)狠抓品牌建设和规范化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衔接相关部门,认定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3个,全力打造了北纬35°苹果谷、静富民、平凉红牛等地方名优特色产业品牌。积极对接乡镇产业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联农带农和利益共享机制,开展订单种植,实行统一分级分拣、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对外销售,助推全县农特产品增效增收,2021年县供销集团被平凉市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二是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立足实际,建成静宁供销城乡配送中心、电子商务营运中心,以配置、改造、整合、合作、加盟等措施,以乡镇基层社为依托,以乡镇产业扶贫开发公司为主体,不断巩固完善基层经营网点,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上下畅通、纵横到边的现代农村流通网络,打通了现代流通网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物流配送进村入户。

三是搭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围绕全县果、畜、薯,种、养、加等产业和环节,充分发挥国有平台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全面加强对乡(镇)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指导,通过农资配送、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田示范园建设、平凉红牛养殖繁育、食用菌种植加工、农副产品收购等业务经营为切入点,建强农资销售、农化服务、技术培训“三支”队伍,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全县农机专业服务队,开展大田托管、统防统治、农化服务、订单农业、示范田示范园建设等“一站式”服务。2022年,全系统示范园示范田建设4000余亩,无人机统防统治14.9万亩次,订单农业2930亩,城乡配送营业额260万元。

五、聚焦“数字赋能”搭建“网上供销”新平台

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充分应用大数据平台,积极打造“网上供销社”,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形成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服务新格局。

一是推进电商公共平台农产品销售以“社有企业+”模式,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组织全县供应商10余家入驻“832平台”、“工福云”、“武清味道”、“学清公社”等平台,上架粮油、静宁苹果、五谷杂粮、蜂蜜等80余种地方农特产品,2022年实现销售额1840万元,同比增长18.8%。

是搭建“数字供销”平台。全力搭建“数字供销运营管理中心”和“静宁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静宁县牛产业智慧信息平台”、“静宁县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等十四个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数字供销”应用平台。集农化服务、日用百货、产销对接、畜牧养殖、食用菌、再生资源、乐游静宁、产权交易、信息发布等诸多服务于一体,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三农”深度融合,实现区域电商农产品销售额320万元。

三拓宽产销对接渠道搭建全县农产品信息发布交易平台,内联乡镇产业公司、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农户,外联销售市场,实行订单种植、订单加工、订单销售,形成集收购、分拣、加工、储藏、配送为一体的基地直供模式。同时,结合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和生活日用品,利用线下“城乡社区配送中心”和线上“供销商城”营销平台,开展米、面、粮、油和生活日用品等城乡社区配送业务,为全县27家机关单位和城乡居民开展配送业务。全年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3000余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