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关于印发《2024年全市供销工作要点》的通知
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省联社各项决策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工作大局,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中壮大新优势、谋求新发展。
工作目标:全系统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5%以上,其中农产品销售额和绿色农资销售额分别增长15%以上。
一、强化政治引领,加强自身建设
(一)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党的领导融入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二)加强供销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班”和常态化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企业党建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通过“引、招、选”等举措,加强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三)开展总社和省社成立70周年宣传活动。以全国供销总社和省供销合作联社成立70周年为契机,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展现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新成就、为农服务新成效、干事创业新气象、重温红色合作历史、讲好供销故事中传承供销精神。
二、持续深化改革,服务乡村振兴
(四)实现“三个突破、四个提升”。紧扣“三个突破、四个提升”,即联合社机关自身建设、社有企业支撑体系建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全覆盖要有新突破,提升农资供应保障水平、甘味农产品营销水平、农村现代流通服务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坚持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挖掘潜力盘活存量,联合合作引入增量,数字赋能提高质量,夯实根基增强能量,项目驱动做大总量,全力促进系统持续较快增长。
(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围绕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围绕扩大国内需求,提升现代流通服务水平;围绕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为农服务实力,加快推进社有企业改革。
(七)加快创建推广改革典型。实施好2024年静宁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项目、灵台县聚兴惠农供销服务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等2个省供销社综合改革发展资金扶持项目;争取抓好静宁、灵台两县总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落地实施;围绕提升为农综合服务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社有企业提质增效、打造产销对接平台、参与实施乡村振兴等方面培树推广改革典型。
三、健全保供体系,保障粮食安全
(八)完善农资保供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上下贯通的农资应急保供体系;落实好市、县两级农资淡季储备制度;加快培育农资头部企业,开展农资集采集配、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农资质量,提升保供能力;全力做好重要农时农资储备、调运、供应工作,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
(九)加快培育系统农资龙头企业。推动农资企业与市县企业、基层社及各类网点合作,对接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建设区域性配送中心,建立“农资企业+配送网络+销售终端”服务模式;指导基层供销社及农资企业拓展终端网点,发展直供直销、创新营销、配送和服务方式,将农资供应向“种、肥、药、膜、械”全品类拓展。
(十)开展“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深入开展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发展一批县域智能配肥中心和乡村配肥站、加肥站,加大有机肥、水溶肥、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高效农资供应。
四、构建农化体系,拓展服务领域
(十一)做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载体。以甘肃供销庄稼医院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快构建全系统联动的农资农化服务体系;持续深化惠农服务平台创建,推动县级惠农服务中心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升级;推进多元服务主体合作,探索社会化服务联营机制,搭建区域性农资、农技、农机、植保等专业服务队伍;放大“静宁模式”效应,按照“做强实体、做优品牌”的思路,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企业。
(十二)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适应全市“九大产业链”新要求,实现全系统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以延链、补链、优链为重点,推动服务广度由粮食等大宗作物向林果畜牧、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拓展,服务环节由耕种管收向烘干、加工、销售全程服务延伸。
(十三)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服务。全面开展农机、农技新型服务,农产品收储、加工、销售产业链服务;以生产托管为重点,提升配方施肥、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全程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50万亩次以上。
五、完善流通体系,服务县域经济
(十四)加强县域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行动,加快打造静宁、庄浪县级商贸综合服务平台,建成一批“一点多能”的智慧集采集配中心、城区购物中心和乡村商贸综合体,发展一批连锁超市和便民商店。
(十五)推动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协调推进产地、集散地、销地等各类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建设,优化覆盖县乡村的流通服务网络;深入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积极参与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力争实现全系统新增冷库总库容600吨。
(十六)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市联社“甘味”农产品展销直播中心、泾川供销电商运营中心、崇信“甘味”农产品展销中心、灵台“供销零距离”农副产品线上交易平台、庄浪县农产品展销直播中心、静宁供销优选等农产品销售平台优势,探索建立完善、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积极组织社有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洽谈会和产销对接活动。
(十七)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寄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完善县域电商运营中心功能,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实现网点售卖与平台经营互通;积极推广社群营销、电商直采、直播带货、即时零售以及“互联网+第四方物流”等新业态;发挥系统内场地、仓储、网络优势,对接全省快递进村、“一村一站”工程,加强部门对接合作,争取参与县级寄递配送中心、乡村寄递服务站建设。
(十八)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两网融合”,发展农资废弃包装物、农作物秸秆及尾菜、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业务,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产业化。
(十九)深入开展消费帮扶。持续强化社有企业、各类服务组织与“832平台”对接,提升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服务水平;切实履行定点帮扶责任,助力发展特色产业、集体经济,帮助脱贫农户特续增收。
六、夯实发展基础,强化基层建设
(二十)巩固提升基层社质量。深入实施“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在每个县(市、区)建设1个服务功能全、社会形象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示范基层社;采取社有企业带动、项目资金扶持、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推进薄弱基层社改造;开展基层组织评先选优活动,全年高质量发展基层社7个,改造提升薄弱基层社7个、积极创建总社和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十一)巩固拓展村级综合服务社。着眼农资、农产品主营业务发展需要,在每个乡镇的中心村或人口密度大的行政村,整合、改造、新建“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新型村级综合服务社102个。
(二十二)引领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借鉴推广“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模式,推动乡镇基层社、村级服务社与村“两委”合作,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力领办参办产业带动型、农机服务型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发展“链型”“群型”合作经济,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
七、坚持联合合作,壮大社有企业
(二十三)持续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完善系统企业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强推进内控治理、风险管理、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规范企业投资管理,建立投资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规范对外投资和借款担保;清理处置“僵尸企业”,控制成本费用,坚决处置低效资产和风险资产;推进市、县社所属企业改革转型,推行管理人员竞争性选拔机制,实施一线经营者持股、超额利润分享等多元激励举措。
(二十四)积极培育发展社有企业。实施“骨干龙头企业培育行动”、“ 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全系统新发展培育社有企业14户以上(其中限上企业2户以上),总数达到72户;崆峒、泾川、崇信、华亭等4个县(市、区)社新发展2户以上全资或控股企业;灵台、庄浪、静宁建设一批主业突出、行业辨识度高的龙头企业和集团,带动系统全资控股企业资源整合,其中静宁培育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户、庄浪培育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户、灵台培育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户;强化社有资本运营功能,把收益来源从资产出租转到自主经营收益上来。
八、创新治理机制,强化资产监管
(二十五)完善联合社对成员社考核评价机制。市、县级社全部建立联合社对成员社的考核机制和成员社对联合社的工作评价机制;按照县级以上联合社全覆盖的要求,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制度,按期做好换届工作;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支持基层社建设和为农服务。
(二十六)强化对社有资产的监管。落实总社《联合社对成员社社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参照省联社实施细则制定我市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出资人监管权力责任清单》;推动市、县级联合社实现社资委应建尽建,管好资本,放活经营。
九、深化作风建设,强化督导落实
(二十七)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抓落实”重要要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推动综合改革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十八)树牢正确政绩观。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靠实干树实绩”,忠诚履职、担当实干,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二十九)推进“清廉供销”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持续抓好巡视教育检视问题整改,推动监事会、社资委、审计、财务等部门的贯通协同,严格规章制度执行,加强内部巡查,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建设“清廉供销”。
(三十)强化工作调度。结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实行月评比、季调度,注重典型经验总结,加强对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推动;县级社每季度末向市社报送综合改革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年底向市社和当地党委政府报送年度综合改革成效。
(三十一)严守安全底线。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有效预防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